中新網深圳8月29日電 (陳文 朱文菡)由哈佛醫學院、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單位聯合完成了達馬拉鼴鼠(Fukomys damarensis)基因組圖譜的繪製工作,最新研究成果於8月29日發表於《Cell Reports》雜誌。該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深入探究地下鼠環境適應及長壽的遺傳奧秘。
  據悉,非洲鼴鼠是地下鼠的一個分支,具有長壽,終生生活在地下等特性。目前,只有一種非洲鼴鼠——裸鼴鼠的基因組被公佈。達馬拉鼴鼠和裸鼴鼠終生生活在地下,其嗅覺系統和觸覺系統十分發達,而視覺系統卻嚴重退化。
  研究表明,裸鼴鼠、達馬拉鼴鼠、鼢足鼠和八齒鼠這四種地下鼠均在254位氨基酸上發生突變,改變了精氨酸酶1(ARG1催化尿素循環、排出氨的最下游關鍵酶)的三聚體結構,可以提高機體對氨的代謝速率。此外,精氨酸酶2(ARG2)和線粒體鳥氨酸轉移酶(ORNT1)等氨代謝相關的基因在裸鼴鼠和達馬拉鼴鼠的肝臟組織均發生了特異高表達,種種跡象顯示地下鼠具有較高的氨代謝速率,以適應惡劣的地下環境。
  同時,研究人員還比較了地下鼠和大鼠、小鼠的腦組織轉錄組基因表達水平,發現DNA損傷修複相關的基因的高表達是地下鼠耐低氧的關鍵因素之一。地下鼠具有較長的壽命,可長達20-30年。
  華大基因該項目負責人黃智勇表示,地下鼠是一類特化的物種,通過對兩種地下鼠的比較分析,有助於人們更深層次地瞭解地下鼠特性,如長壽,耐低氧,抗癌等的遺傳學機制。(完)  (原標題:中美韓三國專家成功研究出達馬拉鼴鼠基因組圖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61sevb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